“虚拟技术”正创造现实价值
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-10-27 15:24:34
10月21日,在北京展览馆举行的国家“十三五”科技创新成就展上,一名观众体验VR虚拟驾驶。
新华社记者 才 扬摄

戴上VR(虚拟现实)眼镜,畅游中国空间站,浩瀚苍穹尽收眼底;轻点鼠标,虚拟装修系统“一键换装”,足不出户即可感受新家;依托VR设备,身临其境感受湘江战役,“穿越时空”体悟革命精神……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数据显示,中国VR产业市场规模在2020年已达413.5亿元人民币,在探索“虚拟未来”的同时,VR产业正在创造“现实价值”。

硬件创新实现突破

2016年曾被称作VR元年,仅国内就产生了超千家创业团队。但因技术不成熟、交互体验差、应用场景受限等问题,VR技术在落地应用方面存在一定局限。

近年,VR领域的计算、交互和显示三大关键技术取得长足进步,从而推动硬件市场快速发展。

众多VR设备制造商纷纷布局更高精度的追踪技术,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柄甚至手势识别拥有更为真实沉浸的场景体验。例如,爱奇艺推出的“奇遇3”VR一体机,采用2片VR显示屏,可为用户提供简单自然的操控体验。

在VR内容生态方面,随着交互和计算技术的进步,近年来精品不断。以中国电信天翼云VR打造的“激战到底”线上拳击赛为例,从近距离的视角呈现“自由视点”“动态环绕360度”等场景,为观看者带来不一样的观赛体验。

“VR在助力疫情防控、复工复产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。”在接受本报采访时,爱奇艺智能首席执行官熊文表示,VR的核心特点是可以打破时空限制,防疫期间,用户对VR的需求得到明显提升。“在技术与内容生态的加速迭代下,相信未来VR还会有更大发展。”

应用场景日益丰富

事实上,在休闲娱乐之外,近几年,虚拟现实技术在显示、传输、通信等领域同样大显身手,“VR+”已成为发展新趋势。

“吱——砰”,伴随尖锐的刹车声,晃动的座椅模拟出事故撞击时的震感,令戴着VR眼镜的司机李师傅吓得直哆嗦。近日,李师傅由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发生剐蹭事故,被要求在江西省南昌市公安交通治理体验中心内接受教育——借助VR设备,体验数起交通事故的真实场景,并写下心得体会。

“VR体验令我意识到交通事故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,我以后开车时一定要多加注意。”李师傅说。

“公安交通治理体验中心主要是利用VR技术,还原各类型体验项目真实环境,从视觉、听觉以及感觉方面加深安全意识。”南昌市公安交通治理体验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实物展示、情景模拟、互动体验等模块设置,实现交通安全知识可视化,对提高交通参与人员安全意识、法治意识起到重要作用。

在工业领域,VR也动作不断,贯穿于设计研发、生产制造、维修巡检等智能制造流程。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,“停靠”着一列极具未来感的AI地铁车厢,它带领观众深入领略广州地铁21号线天河智慧城站风采。

通过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技术,地铁运营方还将人工巡检搬上云端。地铁运维人员只需戴上VR眼镜,便可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车站,在虚拟空间里进行漫游、巡检,有效降低了人员出动频次和运维成本。

“数字孪生和虚拟现实的结合应用将大幅推动工业产品在设计、生产、维护等环节的变革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说,“随着VR产业的加速成熟,产品也将逐渐被消费市场接受,形成规模效应及成熟的盈利模式。”

政策引导逐步完善

VR产业的“回暖”,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推动引导。近年间,中国将VR产业定位为超前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通过出台鼓励发展政策、扶持产业发展基金等助推产业发展。

2019年3月,工信部等多部门印发《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19-2022年)》,将推动虚拟现实设备等产业化列为重点任务;2020年2月,工信部印发《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丰富虚拟现实等应用场景,带动智能终端消费;2021年5月,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《关于开展出版业科技与标准创新示范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》提出,要加强虚拟现实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创新应用。

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将虚拟现实技术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,并明确给出发展方向,即推动三维图形生成,发展虚拟现实整机、感知交互、内容采集制作等设备和开发工具软件、行业解决方案。这对于产业链各方而言,犹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。

虽然虚拟现实产业的快速发展折射出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,但与部分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比,中国VR技术仍有发展差距,这涉及到相关人才缺乏、科技攻关不足等多重原因。

有专家表示,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对VR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研发的政策支持,通过加强合作办学、定向培养等手段,促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持续向市场输出。